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7-3-24 13:52:07浏览量:371

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靖江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毛林波 王征夫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发生率越来越高,而脑卒中的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已超过30%。

1.什么是吞咽障碍呢?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通俗点讲就是由于各种器官的功能受损,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

2.吞咽障碍有什么危害呢?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

3.怎么判断有无吞咽障碍?

临床上有2个简单的检查:洼田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测试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饮水过程,并记录饮水所用时间。5秒以上饮完为可疑,若发生呛咳则为异常,需高度重视。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取放松体位,可用手指放在测试者的喉结及舌骨处,测试者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秒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健康成人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完成5~8次,若少于3次,则提示有异常。

如果以上试验结果有异常,此时可到医院康复医学科做个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该检查能在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液体、浓汤、糊状等不同黏稠度的由钡剂或碘水包裹的食团和不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并通过从侧位及前后位成像对吞咽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被称为诊断吞咽障碍、确定口咽功能紊乱机制的“金标准”。这个检查可以准确诊断患者有无吞咽障碍。

 4.如发生吞咽障碍,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调整喂食的体位和食物的性状。 体位调整:能坐尽量采取坐位,不能坐取半卧位,床头摇高至30°以上,颈部前屈,患侧用东西垫高。喂食时尽量从健侧喂入。 食物性状的改变: 食物要选择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粘度、不易松散;通过口腔及咽部时易变形;不易黏在粘膜上。控制一口量:即一次喂食的数量,从少量(2-3ml)开始。 其次,还需学会一些吞咽的技巧性,如:声门上吞咽:吸气,屏住呼吸,然后吞咽,吞咽结束后紧接着自主咳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侧方吞咽:进食时分别左、右转头,做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颈部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作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这些只是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要想得到更好的训练方法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各大医院的康复科都是很好的选择。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