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8-11-16 15:22:53浏览量:230

426136_tp1_1542192147016_b.jpg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孤山卫生院等多家医院、村卫生室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糖尿病知识科普活动。据悉,在我市,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全市“糖友”总数约4~5万人。

血糖值过高血糖仪“爆表”

“呀,19,你这血糖值也太高了,要注意控制啊。”11月14日,市中医院在人民公园举办糖尿病义诊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糖友免费测量血糖、血压,发现至少一半“糖友”的血糖值都偏高。

“我以前测血糖,还有过血糖仪都读不出数据来的情况呢。”62岁的“糖友”老陈说。老陈是我市一家企业的老板,应酬特别多。两年前,他觉得身体特别容易疲惫,晚上睡觉还爱出虚汗,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虚,没太在意。又过了大半年,症状越来越明显,在朋友的提醒下,他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便用朋友一直使用的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一测吓一跳,一向准确的血糖仪竟然出现乱码。朋友告诉他可能是血糖值太高,导致仪器“爆表”。老陈当天到医院测量血糖,医生告诉他,餐后1小时血糖值应该控制在10.0mmol/L以内,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该尽量控制在7.8mmol/L以内,而老陈餐后1小时血糖值超过40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39mmol/L,已经超出正常值的三倍以上。得知结果,老陈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他的血糖值逐渐被控制。活动现场,经测量,他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12.8mmol/L,比一年前好了很多。

“血糖指数超过30mmol/L的并不少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斌介绍,目前,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还不高,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在体检或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他建议,市民要注重体检,更要关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照顾等方面,做到“防治糖尿病,全家齐行动”。

“小糖人”越来越多

糖尿病从来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11月14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柳讲诉,近年来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小糖人”屡见不鲜。市人民医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

12岁的乐乐(化名)从小就是个小胖墩儿,平时爱吃肉、零食等。发育后,体重更是直线飙升,身高160厘米,而体重居然180斤。半年前,乐乐逐渐变瘦了,5个多月体重直线下降了60斤。儿子变“苗条”了,乐乐的爸爸却察觉到了不对劲:“孩子总说没精神,天天喊口渴,还多尿。”于是,家人便带乐乐到市人民医院检查。

“当时孩子的血糖值达到17.0mmol/L,立即住院治疗。”杨柳介绍,门诊时儿童糖尿病经常能见到,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一年有八九人。一般情况下,儿童糖尿病最为典型的是Ⅰ型糖尿病,约占98%,该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被破坏所致,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主要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乐乐属于Ⅱ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是后天造成的,营养过剩、过度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是致病因素。

医生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这种“三多一少”的症状,或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还伴有精神萎靡、呼气时带有烂苹果味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糖友”家人需成“控糖行家”

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的陈岚是江苏省糖尿病护理专科护士,也是市人民医院糖尿病俱乐部的主要讲师之一。在她看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整个家庭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的家人需要同患者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

胡大爷今年64岁。两个月前,女儿胡女士发现他经常呕吐,还出现脱水的症状,便送他到医院就医。医生检查发现,胡大爷不仅血糖很高,而且尿液里的酮体含量异常。医生告诉胡女士,她的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之前的不适症状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看到父亲被病痛折磨,胡女士心里很难受,又带着父亲去另一家医院就医,得知可以吃一些鸡鸭鱼肉之类的食物,胡女士就任由父亲吃这些食物。胡大爷是可以吃饱了,但是血糖仍居高不下。胡女士看着干着急,却不知该怎么办。

陈岚告诉记者,胡女士遭遇的这些问题也经常发生在其他糖尿病患者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对糖尿病并不了解,在照料患者方面不知所措,再加上患者自身对疾病重视不够,以至于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并发症也就提前出现了。因此,家庭成员应该和患者一起学习糖尿病知识,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心理支持及低血糖救助等方面,同患者进行积极配合,一起战胜糖尿病。

陈岚提醒,糖尿病患者家人也是糖尿病发病高风险人群,在参与患者病情管理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