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阴霾之下,医护人员的“靖江保卫战”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8-11-29 8:46:25浏览量:584

2003非典.jpg

图中中排右三为季敏红。

讲述人: 时任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季敏红

2003年4月,全国各地都笼罩在“SARS”的阴霾下。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医院里挂起了“早发现、早隔离,同舟共济抗击非典”的大横幅,街道上到处是戴口罩出行的市民。门急诊但凡收治到发烧的病患,都要立即隔离观察,气氛很紧张。

4月的一个深夜,大约是半夜10点,我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医院要成立一个非典型肺炎的病区,负责收治非典病人及高度疑似病人,需抽调你去支援,请立即回医院。”

接到电话,匆匆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我就骑车赶回医院。当夜11点,我带领感染科和其他科室的11名骨干护士入驻病区。进去之前,我看了下身边的姐妹们。最年轻的22岁,还有五六个是年轻妈妈,孩子只有三四岁。当时“非典”还“无药可医”,谁也不知道隔离区里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是不是还能走出来。但接到任务后,大家都二话不说加入了这场常人避之不及的战役。

在隔离区,医生们每天不停地巡视病人,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而我们护士则需要手脚不停地执行着医生们下达的医嘱。由于“非典”是传染性疾病,每次与疑似患者接触,护士都需要穿上工作衣、隔离衣等好几层衣服,戴着厚厚的口罩,一个班下来衣服全被汗水浸透。除此之外,护士们精神上也有不小的压力,怕稍有疏忽,护理的病人出现意外,以致病情加重。最凶险的一次,我曾连续30小时没有合眼。

那一场战役,我带领特别护理小组在隔离区待了整整45天。期间我曾问组员:“护理部成立了第二、第三梯队的护理人员,如果要替换你们,你们下不下去?”小组里年轻的姑娘们想也没想,立即回答说:“不下,既然来了,就干下去,除非倒下。”

直到现在,回忆起那次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我仍心有余悸。在隔离区的时候,我要求特殊护理小组的成员每天必须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电话接通后,年轻的护士妈妈一边给孩子辅导作业,一边偷偷抹眼泪。医院里还发起了“非典志愿者”活动,原以为没有人会冒险参加,结果短短几天报名单上就签满了名字,我在隔离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特别振奋。

那年的5月下旬,我们终于等来了一句:“控制住了!”那一刻,我们都哭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时候的心情。如释重负?重获新生?总之,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医护人员而自豪。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