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圣手”朱炳良——内镜取鹅蛋大胃柿石,如“囊中探物”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18 10:11:27浏览量:497

502086_tp2_1573990274665_b.jpg

工匠名片

姓名:朱炳良

性别:男

年龄:59岁

职务: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胃镜中心负责人

推荐理由:靖江市知名医师,新泰州建设功臣。长期从事消化内科领域的临床诊疗工作。他主持的实用型技术研究项目达26项,11项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他在胃肠肿瘤方面开展了8项专题研究,4项为国内首创,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早期胃肠癌的诊断水平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曾获荣誉:发表学术论文26篇。2001年获江苏省卫生厅引进医学新技术奖二等奖,2004年至2016年获泰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泰州市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项。

匠人之语:没有匠心,难成良医。

提起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朱炳良,科室同仁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赞他为解决疑难杂症的“圣手”。作为胃镜中心负责人,朱炳良多次带领团队,闯过了医疗过程中一个个难关,为患者解决病痛,带去健康。

2018年秋季,市民章林(化名)胃切除术后已有2年多,有一天吃了大量柿子,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章林也没当回事儿,可几天后他开始呕吐,吃不下东西。胃镜检查后发现,章林残胃内有一巨大的、形似鹅蛋的物品,医学上称之为“胃柿石”症。“胃柿石”是由柿子在胃酸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

诊断明确后,又该如何处理这么个“胃柿石”呢?两种办法:一是再次手术,拿出它;二是在胃镜下进行机械碎石。听说要开刀,已经经历过一次手术痛苦的章林很抗拒。可机械碎石操作难度很大。这个因为吃柿子引发的“石头”可不那么好对付,它名为“石头”,其实是黏合物,软而韧,要将其粉碎困难可想而知。而且章林的胃腔小,操作空间受限。

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拿出这个结石,为患者解决病痛!朱炳良和他的团队决心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哪怕费时再长、消耗精力再大,一定要完成任务。他们医护配合,运用娴熟的内镜技术,动用异物钳、碎石器、取石篮等多种工具,硬是一点一点地将胃柿石切割、取出。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胃镜进出上消化道20余次,最终将捣蛋的石头全部取出。这时时针已指向下午1时,朱炳良和同事们累得浑身是汗,筋疲力尽,但内心却如释重负,十分欣慰。

章林说:“2年前我在体检时发现了早期胃癌,正是朱主任做的胃镜,后来手术很成功,病灶根除,也不用化疗,手术医生说幸亏发现早,做胃镜的医生很细心、很负责任。这一次又是朱主任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并且是医学上的难题,我内心十分敬佩,真诚地感谢他。”

面对患者的感谢,朱炳良总是很谦逊,他言语轻柔,步履轻快,穿梭在病房、操作室、门诊室之间,忙个不停。他说,自己遇到了好时代,当了医生,可以为群众服务。都是革命军人的父母曾教育他,为人要正直、诚实、讲信用、公私分明,要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1960年,朱炳良出生于靖江惠丰公社五星大队(现属江阴-靖江工业园区)。1977年,朱炳良高中毕业,恰逢国家恢复高考。经过两年努力,他考取大学,并听从父母的教导,走上了从医道路。2000年9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正式组建消化专科,朱炳良担任科主任。科室刚建立时,专科医生仅有3名,人员、技术、设备均比较薄弱。在朱炳良的带领下,十几年间,消化科由弱变强,人员梯队建设完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有多项技术达到省重点专科标准,设备配置也是国内一流,在泰州市和省内影响逐渐扩大。2016年,朱炳良转任靖江市人民医院胃镜中心负责人,精心培养年轻医生的内镜操作技能,他一边教学,一边仍在探索消化内镜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解决棘手病症。每一次抢救重症病患,都是从死神手中抢生命的搏斗。

38岁的程峰(化名)捂着肚子来到医院,通过检查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这种病症属于消化科的危重疾病,死亡率达10%至20%。入院后程峰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了呼吸窘迫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朱炳良立即应用生长抑素、皮质激素,结合中药、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腹部敷药。当程峰的病情稍有稳定,朱炳良立即给他进行了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引流出胰液。

经过五天抢救,程峰顺利渡过了第一关。可没多久,危机又起,程峰发生尿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再度危急。朱炳良果断采取限水、利尿、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帮助程峰闯过了第二关。第三关为高热,程峰体温40℃以上,血象超过2万,提示重度感染,如能闯过这一关,他的生存就有希望,但需要使用强力抗生素,价格十分昂贵。程峰的家庭已经不能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在这生死的十字路口,朱炳良鼓励家属,多方努力,积极治疗,感染终于被控制。这时,朱炳良判断,患者发病已有一月余,按一般规律,此时应该是假性囊肿出现的时候。果然,程峰又感觉腹胀,腹部可以摸到巨大包块。CT证实为假性囊肿。朱炳良为程峰选择了创伤小、副作用又少的导管插入外引流法。持续40天引流,程峰最终拔管康复。对这一病人抢救成功,是市人民医院抢救重症胰腺炎多个并发症史无前例的。

“没有匠心,难成良医”,在朱炳良看来,所有良医就是一辈子守在病患身边,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匠人心怀是做不到的。每当患者恢复健康感谢他时,他都会轻柔地说:“没什么,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