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0-4-9 17:11:07浏览量:273次
赵映敏,医学硕士,现任靖江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泰州市儿科学会常委、秘书;泰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泰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病残儿鉴定专家组成员、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曾多次荣获医院"先进个人"和"优秀带教老师"、靖江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受靖江市人民政府嘉奖,被表彰为泰州市医德医风标兵、泰州市巾帼科技工作之星、江苏省卫生行业“百名医德医风标兵,2009年被靖江市委、市政府授予“靖江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学无止境,业精于勤。199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学士学位的她,分配至靖江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经过四年的锻炼,1998年至2001年又进入南京医科大学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从此,她更自我加压,刻苦钻研,克难攻坚,短短七八年,她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在儿科呼吸、消化、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特别在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也从一名普通儿科医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2002年担任儿科副主任,2004年担任儿科主任。面对儿科诊疗任务重,独生子女要求高,年轻的她深感责任重大。为此,她多次外出进修,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苦干。每天早上班,迟下班,认真细致地诊治每一个患儿,遇到诊断不明或疑难危重病,她总是虚心请教,寻找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际,不断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她的表率作用影响着科内人员,在她的带领下,儿科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创建成泰州市重点专科。
爱岗敬业,工作极端负责。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她所钟爱的医疗事业中,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视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每位患儿不论其家长职位高低及与自己亲疏,都一视同仁,精心治疗。为了抢救病儿的生命,她常常放弃休假日,加班加点地连续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不管严寒酷暑,只要病人需要,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彻夜不眠,守候在患儿身边,直至脱离危险。科室里只要有危重病人的抢救,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有时是连续24小时、48小时甚至72小时吃住在病房。为了抢救一个个重危病儿,一干就是十多小时,接诊患儿,开放静脉、心肺复苏、球囊加压给氧、插管、接呼吸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肾上腺素0.1mgiv,654-21mgiv每15min一次……,医嘱一个接着一个地准确执行,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的奋战,生命的奇迹一次次展现。2009年冬天,由于H1N1流行,加上天气寒冷,儿科病人骤增,为了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她带领全科同志,克服暂时人员不足的困难,放弃休息,连续三个月加班加点地工作,制订和完善诊疗方案,终于打赢这场攻坚战,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医疗任务。
潜心研究,求实创新。“终身学习”是她奉行的人生信条,她要求自己和科内每一位医生,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理论,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并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积极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这方面,她总是学在前,做在先,在实践中上下求索属于自己的路,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满怀激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设新生儿无陪病房,加强危重新生儿的监护,积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成功抢救了许多新生儿病例,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设儿科专科特色门诊,如哮喘门诊、高危新生儿随访门诊、儿童心理门诊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社会效益,深受同行好评。多年来,她还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医学科研教学工作:承担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及培训多项任务,撰写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16篇,参与及主持市科技立项4项,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四等奖一项。
恪守医德规范,廉洁行医,她用博大的爱心关怀着每一个患儿。尽管社会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拜金主义和以权谋私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她始终淡泊于名利。行医16年,始终坚持“一切以病情需要为原则,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为原则”。在儿科,有一项不成文的制度,医生自发为患儿“拼药”。为了减少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她们让几位使用同种药物的患者合用一支药物,这样做可以帮患者节省费用。遇到家境贫寒的患儿,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节约费用,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一位重症脑炎患儿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抢救药费时,她掏钱替病儿买药,使患儿得到了及时的救治。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儿科病人的增加,有的人送钱送物,“掏钱买关照”,有的人痊愈后到家里表示感谢,都被她婉言谢绝。为此,她赢得了病人、医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医院确定为创无红包医院先进典型。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儿科“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蔚然成风,到儿科求诊的病人络泽不绝,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儿科也先后被评为靖江市“三八红旗集体”、先进集体,深受社会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