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手外伤发生率攀升

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12-2-21 13:02:11浏览量:169

据医院统计,随着务工人员的返回,春节后将出现手外伤的一个高峰期。“春节过后企业陆续开工,许多工人走上新岗位,技术不熟练,对操作机器的性能不是很了解,容易出工伤事故”。因此,医生提醒,在走上新岗位操作机器时,一定要经过培训,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节后刚上班  却痛失左手

靖江市人民医院手外科13楼,躺在病床上的李女士脸色有些苍白,而她的左手从手腕处被完全截肢。

李女士今年40多岁,出事前,她在一私企操作冲床。出事当天,她在工厂像往常一样操作冲床,不知怎么,左手被机器压住了。“我只记得很疼,像是心都要被撕裂了似的,哭都哭不出来了。”李女士很快被送到了市人民医院手外科,经医生检查得知:李女士的左手整个都被压碎了,像薄纸般,根本无法修复,只能截肢。而她所在的市人民医院手外科最近几乎每天都有手外伤患者前来就诊。与李女士同一病房的23岁的小杨,之前从来没有操作过冲床,是一名新手。上周,一件样品掉进冲床机器里,她把手伸入冲床,想将样品取出,结果脚不小心碰动开关,“咔嚓”一声,她右手大拇指立即被切断,鲜血直流,疼得她失声痛喊。

靖江市人民医院手外科主任蔡卫明介绍,这几年,随着靖江的工业发展,因操作机器而导致的肢体伤残也越来越多。仅以人民医院为例,手外科去年就有900人住院治疗,而且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绝大多数受伤者为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少部分因车祸及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外伤,后者多表现为刺伤、刀切伤、玻璃切割伤等。

新手或不规范操作易生意外

蔡卫明主任总结了四种最易受伤的工人:一是新手,操作不熟练,容易出事故;二是文化程度低的工人,缺乏自我保护和科学操作的意识;三就是为了赶工不规范操作的工人;四是疲劳操作,一不留神就受伤了。

蔡主任介绍,今年该院收治的断指患者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新手。春节过后,企业急于找人开工,使得一些经验不足的新工人上岗,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在断指患者中,绝大多数是在冲床和注塑机上发生事故,其次就是磨革机、电刷、电锯等设备。这些患者多来自小作坊或小企业。像冲床这样的设备必须要通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眼下看来,很多企业急需招工生产,对一部分员工简单培训后就上岗,有些先上岗后培训,一旦发生事故,员工受苦,企业也难脱责任。希望这些企业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不熟练的工人和初学者进行培训上岗。

断指伤后如何急救和转送

“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当突然遇到手部损伤或手指离断时,切忌惊慌失措、胡乱处置,应科学自救并保护好伤指,为医生接上断指赢得机会。”蔡卫明说。现在几乎任何部位的断指都有接活的可能。遗憾的是,许多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知识,在到医院前没妥善保护好断指,而失去了宝贵的再植机会。

在遭到外伤时,首先需要正确止血。一般的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在出血部位加压包扎即可。

假如不幸发生断指或断手,应立即拉闸停机,取出断离的手指,用清洁棉布或毛巾,用力加压包扎伤口,即能有效地止住伤口出血,断离手指应用清洁布料迅速包裹好,放入塑料袋中,外围最好用冰块冷藏,再套用一层塑料袋,千万别让断指直接与冰接触。断指不能浸泡于任何液体(包括生理盐水及酒精)中,并且转送时间越快越好,争取在6~8小时内到医院接受再植手术。短途转送(1~2小时内)断指无需冷藏,常温下手指离断后10余小时内到医院救治仍有可能再植成活。如伤后早期就冷藏保存,断指再植可延长到12~24小时。现实当中,许多人在转运断指时,往往将其泡在酒精、消毒水、生理盐水中,这就破坏了断指组织结构,影响了再植的成活率,给伤者留下终生的运动和功能障碍。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