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发布者:时间:2025-9-25 17:33:55浏览量:90次
提到预防宫颈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规范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做TCT和HPV检测,如果在常规筛查中发现问题了,可能需要进行下一步的阴道镜检查,取得病理标本确认有没有宫颈的病变。如果阴道镜有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或一些阴道镜评估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可能需要进行宫颈锥切进行治疗和进一步的病理。这样的一个“三阶梯”诊疗模式在宫颈病变的诊疗中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不是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呢?
首先,我们知道,宫颈癌分为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两大类,其中宫颈鳞癌(占70%-75%),绝大部分都能经过筛查发现,治疗也相对容易一些。但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以及宫颈癌疫苗的普及,绝大部分宫颈的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及鳞状细胞癌都能被及早的发现,反而是宫颈腺癌的发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宫颈腺癌起源于宫颈管内负责分泌粘液的腺上皮细胞,约占所有宫颈癌的20%-25%。分为HPV相关型和非HPV相关型两种。宫颈腺癌症状隐秘,不太容易被发现,简单的筛查也有漏洞,晚期宫颈腺癌治疗的效果不如鳞癌,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宫颈腺癌的发病机制:
HPV相关型宫颈腺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仍是罪魁祸首,尤其是HPV18型与腺癌关系密切(HPV16型更常见于鳞癌)。

其他风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也可能增加风险。
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
二、宫颈腺癌症状隐匿,更需警惕
宫颈腺癌位置深藏于宫颈管内,早期症状往往更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阴道异常排液:可能是水样、粘液样,甚至带血丝,常被忽略或被误诊为阴道炎。
异常阴道出血:非经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绝经后出血是重要信号(但早期腺癌可能没有典型的接触性出血)。
晚期症状:可能出现盆腔痛、排尿排便异常等。
三、宫颈腺癌诊断:筛查+精准检查
宫颈癌筛查(TCT/LCT + HPV检测):仍然是基石!但腺细胞病变在细胞学检查中更容易漏诊或误判,所以,TCT即使没有异常发现,也不能完全排除宫颈病变存在。
阴道镜检查与活检:若筛查异常或医生怀疑,需行阴道镜评估宫颈管深处,并多点取材活检。
宫颈管搔刮术(ECC):专门刮取宫颈管组织送检,对发现管内病变至关重要。
宫颈锥切术(LEEP/冷刀锥切):既是诊断手段(获取更完整组织),有时也是治疗方式(针对早期病变)。
MR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高度怀疑宫颈腺癌而普通筛查手段仍然不能明确的,有时需要完善MR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腺癌的特征,比如宫颈胃型腺癌的宫颈“宇宙征”。
血液检查:普通鳞癌表现为鳞癌相关抗原SCcAg的升高,但腺癌可能表现为CEA、CA125、CA199等腺体分泌异常的指标升高。

四、宫颈腺癌治疗与预后
宫颈腺癌在治疗上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大多数参照鳞癌治疗。
治疗原则(手术、放疗、化疗或其组合)需根据分期、年龄、生育需求等个体化制定。早期腺癌预后通常良好。但宫颈腺癌更容易早期出现远处转移,对于放化疗的效果也不如鳞癌,所以晚期宫颈腺癌的预后更差。
五、宫颈腺癌预防:主动出击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癌前病变/癌症(包括腺癌)的最有效手段!适龄女性(9-45岁)应尽早接种。
规律宫颈癌筛查: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按指南定期进行TCT/LCT和HPV检测。筛查是发现早期腺癌的关键防线。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减少HPV感染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增强免疫力。
六、重要提醒
宫颈腺癌因位置较深、细胞学筛查相对困难、早期症状不明显,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坚持规范的筛查程序(TCT/LCT + HPV联合筛查),加上有经验的医生进行阴道镜等进一步的检查是及早发现它的最有力武器。任何异常的阴道排液或出血,都应及时就医检查,切勿拖延。了解它,重视筛查与预防,才能更好地守护宫颈健康。
专家简介

蒋镌,女,主任医师,苏州大学硕士。靖江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科主任,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生育调控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妇产分会盆底学组委员,江苏省妇科人工智能与微无创专委会委员,泰州市妇幼健康协会腔镜专委会委员,泰州市巾帼建功标兵,靖江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泰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党代表。获靖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泰州市妇幼健康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先后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腹腔镜、宫腔镜、盆底等微创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妇科门诊:周二全天,妇科盆底疾病门诊:周四下午
电话:0523—84995301 (妇科)